最早参与的机构的活动,就是戏剧小组,那时我的身份是协作者、志愿者。印象中第一次去G职校的羽毛球室,到晚了,一推开门看见一群人围圈站着,我感到有点尴尬。一个头发直顺的女孩走过来,跟我打招呼,提醒我签到,后来我知道她叫M。 总之就这样开始了,当时日历上的年份还是2021。短暂的几个月中看见的景象,打动了我,或者说让我看见了某种“可能”?年末的演出也非常棒,看到M和R流泪,觉得这里发生的一切和这里的人都很珍贵。年末,我从原来的机构辞职,和机构的L聊,感受到被支持和被期待。2022年,我正式进入机构兼职,主要做传播和研究。 年中的时候,我开始在戏剧排练和演出中协助。当时我和同学们并不熟悉,甚至不知道如何与部分同学交往,但工作坊的空间仿佛有魔力,我很喜欢待在那里,即便是坐在旁边忙别的事情,都觉得好像能够感受到活力与真心在空气中弥漫。当时有一些传播的工作要做,但我还是忍不住在游戏环节跑过去参与,尤其是逛三园和杀人游戏,超好玩hhh 那几天有限的参与确实也给予了我很多。看到了同学们的改变、讲述与身体的力量,也让我对戏剧小组的继续开展产生了兴趣,因此,在年中总结/新学期讨论的时候,我提出自己想要跟进戏剧小组。 下半年,我开始更深度参与到戏剧小组的活动,工作内容也从协作变成了组织(和L一起)。前期找好了场地,但正好赶上封控,学生们不方便来线下参与,所以前面几期就只能线上进行。我记得当时我们还抱着后期能转成线下活动的期待,但随着城市封控的进一步加强以及12月放开后的感染潮,这个想法彻底泡汤了。每次和同学们交流,除了少数表达“社恐”的同学,其它同学都更期待线下参与(尤其是过去参与过的同学)。 线上工作坊是个限制,说实话,随着工作坊的进行,我的心里在打鼓,担心同学们的线上体验不好。我记得我们发了几次反馈问卷,L和我也在私下问了同学们,得到的关于活动的评价整体偏正向,但也有同学提出时长太长、不了解工作坊主题等问题。带着这些问题去和JM讨论,也做了相应的调整,但我能感觉到,在工作坊中前期,有些同学的参与是不那么积极的。这不禁让我担忧了起来。 第一次转机应该是“分小组”,工作坊进行到中期,我们开始分小组,每个小组两个协作者、三个学生。在分小组之前,如果有事情,L需要私下去联系每个同学,工作量并不小;分了小组以后,只需要我在协作者...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