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广场的嘈杂声中,我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, 猛地转头,阿齐站在不远处朝我招手。 她身后的光影像晒后的湖水,跳跃的蓝白色,一阵恍惚, 眼前这个人的确是她。 好久不见。阿齐看起来和三年前几乎没变,依然顶着一头蓬松的卷发。 “ 天, 你怎么在这里? ” “ 看到别人发的消息 , 说今天有活动,你们会在 。 我就来碰碰运气。 ” 她说话时手舞足蹈, 朋友曾笑话她的发声开关在手臂上。 静止是不可能的,不要欺骗自己。停下脚步后,因惊讶紧张而持续震颤的那颗心脏,将电流传输到身体各个细微的角落,不放松的脸颊,和袖口玩耍的手指,与地面忽远忽近的右脚掌 ……走吧,我 领着她在广场上穿梭,向她介绍今天的活动。 或许是过于 兴奋 吧 , 我 说了比往常多很多的话。 接近 正午 , 阳光 虽不算热烈,但明晃晃的 , 有点 刺眼 。 有那么一刻,阳光像海水,而我正潜入海底,周围的人都不存在,我只听见自己的声音,从海的更深处传来。走到树荫下,海水蒸发,我突然被拽了回来。 “ 我可以抱你一下吗? ” 我轻轻地抱了抱她。 像是从海底打捞些什么,我快要被诧异和激动的心情淹没了。 林子的故事 , 第一个冬春 我和阿齐是在大学认识的,她是社团的学姐。那时,外卖行业兴起,从过去各个餐饮店自行配送转变成外卖平台统一送餐的模式。学术界关于外卖行业的研究也开始了,几所高校的社会学系老师组织了一个调研小组,招募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学生一起参与。 小组的第一次讨论是在一个冬天。北方的冬天 很冷 ,但天空清澈,我时常望着那样的天空出神,就像在闻一片巨大的薄荷,不需要猛吸,醒神的香味自动钻进鼻腔,成为身体的一部分。离开北方以后,每次看见搭在面条汤上的薄荷,我的心里都会萌生奇怪的怀念之情。我将之归结于自己不再年轻 , 或者说,长大了。 走过游客聚集的街区,我跟着导航寻找目的地 , 在一条小巷的尽头停下。 “ 石龙南街 38 号 ” ,就是这儿了。推开 虚掩的 门, 砖 墙上的木制牌匾 阳光斑驳 —— 益能劳动关系研究与咨询中心 。 一个 30 岁出头的 女人 站在桌子旁朝我打招呼。我望着陌生的她,咧出一抹笑容。脸又发烫了,我装作镇定,手指却不自觉地摩挲着双肩背包的肩带。 “ 你好,我是林子,来参加今天的讨论。 ” “ 哦 —— 林子你好,来这里签到...